又上FB時事

買房,還是租房?還是存股好?如何減輕房貸的壓力?

1)我鼓勵大家都應該買個窩,這是甜蜜的負擔,但是不要買房變成了屋奴,當你所有的資產全壓在房地產時,那個亞歷山大會讓你經不起財務上的任何波瀾。2)我會建議,先存下第一桶金,美元10萬或新台幣300萬,進入台灣或美國的市值型ETF,也就是台灣0050或標普500的SPY,更好的方式是加入資產配置,讓多種資產,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,請到圖書館參閱《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,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》。3)有了第一桶金,進入證劵市場,參與全世界一流的企業和經濟的成長,有了這個左右護法,你才可以應對生活中許多的變化。4)若看上了喜歡的預售屋,非要動用第一桶金的話,最好也不要超過3分之一,也就是100萬台幣,有了第一桶金,繼續存頭期款,晚個四到五年買房,會讓你在財務上的運用比較有一個左右護法的靠山。5)我這個被遺忘的旅遊基金,從當時的10萬美元,到現在一步之遙的百萬美元,它在證明一件事情,參與一流的企業和經濟的成長,不但是投資的本質,也是以簡馭繁,可以讓你空出雙手經營其他人生財富的做法,我用實例來證明,希望對你有啟發。

巴菲特的兩套投資哲學

我常說,「投資哲學」,會幫助你找到適合你的「投資策略」,再由投資策略,找到適合你的「投資工具」,可惜我們多數人都要跌跌撞撞付出代價,才能夠領悟到,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和策略,沒有人生經驗,和股市經驗的人很難領悟透澈。我這幾年的觀察是,巴菲特,最起碼有兩套投資哲學,第一套是給他的遺產繼承人的子女們,第二套是他之前管理波客夏公司(Berkshire Heathway)的投資組合。

台積電扮豬吃老虎,悶聲發大財?

看過我寫的《慢飆股,台積電啟示錄》這書的讀者大概都有印象,我是23年前,在高科技泡沫尾聲的2003年,管理的基金開始持有台積電,六年好像也沒賺到錢,只賺到微薄的股利,我對台積電極具信心,但是在等待他的最佳入場點,因為半導體代工是資本密集,而且必須不斷再投入資金的產業,一個落後可能全盤皆輸,既現實又殘酷!

當巴菲特,偶遇歷史學者黃仁宇時(台積電若接手INTEL,妥當嗎?)

2020年三月股市下挫,這個盈餘衰退的數字,相信許多人,是沒有看到背後的變化。因為那正是台積電深挖護城河,以及她歷史上最大規模,擴大資本支出的時間,套句傅君玉老師的用語,(台積電自虐式極短的設備折舊年限),多少拖累了盈餘的亮麗數據,而這正是最佳的投資時間點!你有跟上我這四年來的腳步嗎?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