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又上財經#324 】『投資,你需要了解人性。』 | 西班牙精品級特級初榨橄欖油(88節特價!!) | 電子報訂閱 |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 | 闕又上 | 2025.8.11

投資,你需要了解人性。

2025年8月的夜晚,我在美東的院子抬頭,看到一輪明月高掛在樹梢後,圓得像一顆太陽。那一刻,我憑著經驗法則,猜它應該是農曆十六,結果回家查了月曆,果然猜中。這讓我再次想起,在投資世界裡,很多判斷也來自經驗與觀察,而不只是數字與理論。

這樣的直覺判斷,和我最近聽到的一段彼得·林區(Peter Lynch)的訪談不謀而合。林區在《One Up on Wall Street》中提到,他最害怕的不是冷門產業,而是當紅產業中的熱門股。原因很簡單——當市場情緒達到瘋狂,所有人都蜂擁而上時,那往往是高點的信號。他甚至舉例,在雞尾酒會上,如果大家聽到他是基金經理人就圍過來討論股票,那通常就是股市高點;反之,沒人理會的時候,才可能是谷底。


從熱門股到高估值陷阱

最近台灣市場上有兩個產業特別引起我注意——營建股藥妝連鎖。營建類股近期大幅下跌,而藥妝龍頭「大樹」在疫情期間一度大放異彩,營收與展店數領先同業。然而,當我看到它的本益比飆到五、六十倍時,我第一個想法是:「這麼高的估值撐得住嗎?」

結果不出所料,大樹在2023年8月股價高達425元,如今只剩160元,腰斬超過六成。反觀同一時間台積電的估值只有二十多倍,當時股價約525元,如今已突破千元。若當時把大樹換成台積電,兩年後的價差可高達900元,這就是估值與成長動能判斷的威力。

這種案例讓我再次體會,巴菲特所說的投資兩門課——估值心理素質。如果只看熱門、追題材,忽視價格與價值的關係,遲早會被市場情緒反噬。


洞悉人性,遠離情緒陷阱

人性在投資中無所不在。當大家都認為某產業是「未來趨勢」、某檔股票是「必買標的」時,反而要特別警惕。彼得·林區曾經在冷門甚至負成長的產業中,找到持續成長的標的,例如菲利普·莫里斯(Philip Morris)。即使煙草產業並不熱門,他仍能從價值面切入,獲得不錯的報酬。

我自己在美國代操時,也曾因客戶的價值觀而賣出賺錢的煙草與賭場股票。雖然少了部分獲利,但尊重投資理念比追逐短線更重要。這種價值觀的堅持,能幫助投資人抵擋市場情緒的誘惑。


估值與價值的換算思維

大樹與台積電的案例,是一堂活生生的「換算思維」課。當一檔股票的本益比高達50、60倍,而另一檔擁有同等甚至更強成長動能的公司本益比只有一半時,理性的選擇應該很清楚。市場總有起伏,但價值終將回歸

同樣的道理,幾年前我建議某位聽眾將統一超換成台積電,因為統一超的成長空間有限,而台積電的估值與成長動能更有吸引力。如今的結果也再次印證這種換算的威力。


投資的本質:知識就是你的防禦

回顧這些年,我愈來愈確信:投資的本質是知識與紀律的結合。知識讓你知道什麼是合理的估值、什麼是市場情緒的陷阱;紀律則幫助你在誘惑面前保持冷靜。

當年大樹425元、台積電525元的時候,選擇哪一邊,兩年後的命運天差地別。這就像一場沒有炮聲的戰爭——錯誤的資源配置,足以決定成敗。

所以,我常鼓勵自己與讀者多讀經典。彼得·林區巴菲特的著作,不只是理論,更是歷經市場考驗的智慧結晶。把這些理念融會貫通,再配合自己的投資紀律,才能在市場的漲跌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

市場永遠有機會,關鍵在於判斷

台股是一個「水草豐美」的市場,有人虧得慘不忍睹,也有人穩穩獲利。差別在於,你是盲目追逐熱門,還是冷靜評估價值。馬無夜草不肥,人無橫財不富,但這裡的「橫財」並不是投機,而是用智慧抓住價值被低估的機會。

投資不是一場速度比賽,而是耐心與判斷力的較量。讀書、思考、驗證,然後在市場喧囂時保持清醒——這才是我理解的人性投資法則。


近期課程

【線上課程】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,7週啟動被動收入致富系統

【線上課程】致富行動指南|華爾街操盤手教你存到第一桶金300萬
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