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

【學員分享】三門課程、四年學習,走出屬於我的台積電投資之路

上週台東旅遊巧遇闕老師,聊起這幾年透過101~103課程累積台積電持股的歷程,從2020年的資產配置,到2022年股災中抱牢不賣,再到穩定心態、活用質押與進修AFP,這段投資旅程受課程影響極深。特別推薦還沒上過101、102課程的朋友,早學早受益。希望這段經驗能給論壇夥伴一些啟發!

【又上財經#333】『 蝦米! 一般工程師也有100張台積電,憑什麼? 』 | 101投資小白課程官網開放報名(北、中) | 免費電子報訂閱 | 闕又上 | 2025.10.27

一位平凡工程師靠著信念與策略,成功累積超過100張台積電股票,獲利破億。本文透過作者與學員的真實對話,揭示從課程中學會資產配置、放棄主動操盤、選擇長期持有優質企業的重要性。不是高薪階層才有機會,而是願意學習、堅持信念、把握機會的人,才能在投資路上脫穎而出。這是一堂關於眼光、行動與堅持的理財課。

【又上財經#332 】『 公務員有35張台積電背後的故事 』 | 2025 論壇大會開放報名(台北) | 免費電子報訂閱 | 闕又上 | 2025.10.20

一位高雄公務員透過節省開支、深入研究科技產業與敏銳觀察力,成功累積 35張台積電股票,資產逾五千萬。另一位投資新手則因參加論壇大會,觀念突破、獲益百倍。兩人故事說明:觀念通了,機會來了才抓得住。投資致富關鍵,在於儲蓄、學習、實踐與行動。

【又上財經#331 】『 台積電,為什麽你們都喜歡35張? 』 | 投資小白課程官網開放報名(北、中、南)| 會員訂閱 | 免費電子報訂閱 | 闕又上 | 2025.10.13

透過兩位教授與一位素人持有台積電35張的對比,強調投資不是比智商,而是比信念與行動。真正成功的投資來自理解企業價值、長期堅持與正確決策。與其羨慕他人擁有35張,不如從第一張開始累積,建立自己的財富人生。

【又上財經#330 】『 本益比評鑑估值管用嗎? 』 | 會員訂閱 | 兔耀中秋咖啡禮盒上架(中秋節特惠) | 免費電子報訂閱 | 闕又上 | 2025.9.22

投資不能只盯著本益比,尤其是台積電、輝達等優秀企業,成長動能往往讓估值突破30仍具潛力。我的做法是核心長抱+衛星機動,台股部位專注長期,ADR靈活調節,降低手續費與情緒風險。同時透過市值型ETF+資產配置+再平衡,內建停利與風控機制,並保留現金彈性。投資應結合科學與藝術,兼顧估值、基本面與資金控管,才能在風雨市場中,慢慢變有錢、守住健康與心情。

【又上財經#325 】『為什麼這類人,投資賺得到錢。』 | 【Mr. Picky】自有品牌 原味綜合堅果 | 電子報訂閱 |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 | 闕又上 | 2025.8.18

理財規劃與投資,不只是數字的遊戲,更是心理與信任的磨練。我從1990年起在美國從事全權委託投資(Discretionary Account Management),見證過無數客戶的起伏與心路歷程。今天,我想分享一段令我至今難忘的真實案例 —— 一對在美國南部生活的台灣移民家庭,如何從投資大虧六成、幾乎全軍覆沒,到最終翻倍獲利的過程。

【又上財經#319 】『台積電股價的造山者 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7.7

2025年7月,颱風剛過,我坐在美東的書房裡腦中浮現的是最近台灣廣為人知的紀錄片《台積電造山者》。雖然人在美國,沒有機會進戲院觀賞,但我內心也像許多觀眾一樣,對這家公司充滿敬意。身為曾經出版過《台積電啟示錄:慢飆股的啟示》的作者,我深知台積電背後那群無名英雄——工程師、技術人員與管理團隊——如何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為這家企業築起一座又一座「護國神山」。

【又上財經#318 】『台積電怎麼啦?,一樣月光兩樣情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06.30

正值六月最後一天,我在這個初夏的尾聲,回顧了這幾週來的思索與投資體驗。這次的主題不僅是 台積電怎麼了,更是一場從披薩談起的深層比喻——「一樣月光兩樣情」,我們如何用不同的視角解讀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場上的表現?披薩的口感、文化背景的差異,竟與我們所處的投資市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