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亮均,今天要跟 Kevin 聊聊「幸福的要素」。我們過去兩集講理專、講投資哲學,偏理論跟數據,這次我想回到更生活化的主題:焦慮與幸福。
焦慮的來源:外在比較帶來的不安
我 21 歲,還在學校唸書。有時候滑 IG 或 YouTube,就會看到有人 19 歲創業、20 歲破百萬、25 歲年收千萬。這些故事讓我很焦慮,覺得自己落後很多。
Kevin 說這是因為我把比較基準放在外面。外在的標竿會一直變,今天看到一個成功故事,明天又有另一個,你永遠追不完。如果把基準點放回自己,只要今天比昨天更好,焦慮就會少很多。
速度與方向:慢即是快
我承認自己很急,總想把目標往前拉。Kevin 提醒我一個格言:slow is smooth, smooth is fast。慢慢做,才能穩;穩了,才會快。他也提醒我要有計劃,但同時留一點彈性,因為計劃外的事常常是禮物。很多痛苦,其實是偽裝的禮物,當下難受,但往後看,常常是轉機。
原則與轉折:痛苦中的禮物
Kevin 分享過他的經驗。他在職場堅持原則,不說謊、不配合不正確的事,最後被迫離開原本的軌道。當時雖然痛苦,但後來遇見新的夥伴、拿到新的簽證,也更靠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他說,失去會逼人做選擇,而選擇之後的人生,常常才是幸福的開端。
認識自己:長處與短板
我也分享了困境。我這個人講話太直,常常在分組報告或合作時和同學起衝突。Kevin 說,與其硬改短板,不如認清自己,找到適合發揮長處的場域,短板則學會管理。他舉例,會理財的員工跟不會理財的員工,戰鬥力差很多;同樣道理,認識自己,能讓我們更穩定地走下去。
壓力的兩種:健康與不健康
Kevin 提醒我,壓力分兩種。健康的壓力是有意義的挑戰,像在期限內完成一個重要專案;不健康的壓力則來自不合理的環境或人際,例如被主管刻意刁難。健康的壓力要接受,不健康的壓力則要改變,甚至必要時離開。這讓我懂得,壓力不全是壞事,關鍵是要分清楚。
投資人生:加法與減法
我問 Kevin 怎麼顧好人生不同面向。他說一次能認真顧好兩件就很不錯了,其他保持在雷達上,輪流照顧。年輕時是加法階段,要累積實力;到某個年紀,就要開始做減法,卸下不必要的負擔,把真正消化過的能力留在心裡。那時候,幸福感自然會浮現。
結語:幸福是與自己比較
聽完這些,我感覺踏實多了。比起想「為什麼我還沒達到某個標準」,更重要的是「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更好」。投資也是這樣,市場不可控,但資產配置、風險控管、紀律卻是可控的。把可控的事情做好,幸福感就能慢慢累積。
最後再提醒大家:又上老師沒有 LINE 群組,也沒有帶單服務;我只在臉書公開粉專與 YouTube 分享內容。遠離詐騙,保護自己與家人。希望這一集,能給你一點安心和力量。
延伸建議|這些書真的改變了我:
📘 《阿甘投資法》
📘 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?》
這些書不只是教投資,更教我怎麼思考、怎麼過人生、怎麼做選擇。
你如果也跟我一樣,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財務道路、人生節奏,這些都是很棒的起點。
最後最後:
如果你聽完這一集,也有自己的感觸或故事,歡迎你來信又上財經客服信箱。
你願意分享,你的故事也可能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我們一起,慢慢走,走在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上。
🌕 中秋將至,願你月圓人圓,心安平安。
📦 也提醒一下:中秋精品咖啡禮盒開放預訂中,數量有限,送禮自用兩相宜。
📣 歡迎訂閱《又上財經》YouTube頻道
讓我們一起,用投資打造幸福人生。
近期課程
【線上課程】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,7週啟動被動收入致富系統
【線上課程】致富行動指南|華爾街操盤手教你存到第一桶金300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