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又上財經#328 】『 投資,你會有福報嗎 ? 』 | 會員訂閱 | 兔耀中秋咖啡禮盒上架(中秋節特惠) | 免費電子報訂閱 | 闕又上 | 2025.9.8
在中原普渡的日子裡,我照常找個安靜的地方寫書,走到一家咖啡廳,偶遇了一位老同學。他閒聊之餘突然問我:「台積電現在還可不可以買?」我苦笑了一下,因為我記得我送過他不少書,他的孩子也曾經跟我見面討論理財。
在中原普渡的日子裡,我照常找個安靜的地方寫書,走到一家咖啡廳,偶遇了一位老同學。他閒聊之餘突然問我:「台積電現在還可不可以買?」我苦笑了一下,因為我記得我送過他不少書,他的孩子也曾經跟我見面討論理財。
在上週五的阿甘投資陪跑課中,我花了70~80分鐘回答了學員提出的三十多個問題。這些問題,有的關於資產配置,有的連結到我書中提到的全方位理財五大規劃:保險規劃、稅務規劃、投資規劃、退休規劃、遺產規劃。我當下就想,這些問題就像是一鍋排骨湯的味道,你喝得出裡頭的深度與火候,還是只是食材的堆疊?
理財規劃與投資,不只是數字的遊戲,更是心理與信任的磨練。我從1990年起在美國從事全權委託投資(Discretionary Account Management),見證過無數客戶的起伏與心路歷程。今天,我想分享一段令我至今難忘的真實案例 —— 一對在美國南部生活的台灣移民家庭,如何從投資大虧六成、幾乎全軍覆沒,到最終翻倍獲利的過程。
投資關鍵在於估值與洞悉人性。彼得·林區提醒,當熱門股被市場追捧時反而危險,冷門產業中常有價值機會。以大樹與台積電為例,2023年大樹本益比逾50倍,股價425元,兩年後剩160元;台積電估值僅二十多倍,股價翻倍。理性比較成長動能與估值,避免情緒追高,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。
投資的成敗,不在聰明,而在性格——我的真實經驗分享 大家好,今天是 2025 年 8 月 3 日,美東時間禮拜 …
【又上財經#323 】『投資成敗不在聰明,而是性格。』 | 會員訂閱 | 電子報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8.4 « 繼續閱讀 »
在這個資訊爆炸、市場劇烈波動的時代,投資者面對的挑戰從來不只是「選對股票」,而是如何辨識那些能夠穿越景氣循環、長期穩健成長的企業。多年來,我始終強調的不是短期財報數據的亮眼表現,而是企業是否具備一種深層次的競爭力——結構性獲利能力(Structural Profitability)。
在這次的營建股佈局過程中,我不斷練習一件事:反求諸己,並善用外部資源驗證自己的觀點。我向不同的專家請益,包括傅君玉老師與丁彥鈞老師,前者從產業與市場敏感度切入,後者則出版了專書《教你輕鬆學會投資營建股》,強調以本淨比作為營建股估值的核心依據。
在投資這條路上,理論派永遠比不上實作派。我自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——曾經在學院裡研讀總體經濟、個體經濟、統計、投資管理,但最終真正讓我脫穎而出的,是那一筆筆實戰經驗。投資的本質,不是知道,而是做到。當我們討論「租房子好,還是買房子好?還是存股好?」這些熱門議題時,我想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:建立一桶金,透過存股,成為你未來買房的「左右護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