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又上財經#321 】『這個投資,我有盲點嗎 ? 』 | 會員訂閱 | 電子報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7.21
在這次的營建股佈局過程中,我不斷練習一件事:反求諸己,並善用外部資源驗證自己的觀點。我向不同的專家請益,包括傅君玉老師與丁彥鈞老師,前者從產業與市場敏感度切入,後者則出版了專書《教你輕鬆學會投資營建股》,強調以本淨比作為營建股估值的核心依據。
在這次的營建股佈局過程中,我不斷練習一件事:反求諸己,並善用外部資源驗證自己的觀點。我向不同的專家請益,包括傅君玉老師與丁彥鈞老師,前者從產業與市場敏感度切入,後者則出版了專書《教你輕鬆學會投資營建股》,強調以本淨比作為營建股估值的核心依據。
在投資這條路上,理論派永遠比不上實作派。我自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——曾經在學院裡研讀總體經濟、個體經濟、統計、投資管理,但最終真正讓我脫穎而出的,是那一筆筆實戰經驗。投資的本質,不是知道,而是做到。當我們討論「租房子好,還是買房子好?還是存股好?」這些熱門議題時,我想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:建立一桶金,透過存股,成為你未來買房的「左右護法」。
2025年7月,颱風剛過,我坐在美東的書房裡腦中浮現的是最近台灣廣為人知的紀錄片《台積電造山者》。雖然人在美國,沒有機會進戲院觀賞,但我內心也像許多觀眾一樣,對這家公司充滿敬意。身為曾經出版過《台積電啟示錄:慢飆股的啟示》的作者,我深知台積電背後那群無名英雄——工程師、技術人員與管理團隊——如何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為這家企業築起一座又一座「護國神山」。
正值六月最後一天,我在這個初夏的尾聲,回顧了這幾週來的思索與投資體驗。這次的主題不僅是 台積電怎麼了,更是一場從披薩談起的深層比喻——「一樣月光兩樣情」,我們如何用不同的視角解讀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場上的表現?披薩的口感、文化背景的差異,竟與我們所處的投資市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儘管嗓子有些不適,但心中有很多想法必須與大家分享。今天的主題是:「偏離基礎就會動搖根基」。這不只是針對投資的警語,更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在人生、選擇與信念上的提醒。大道相通,無論是投資、人生還是政治,最終都指向一個核心:回歸本質。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投資人最不缺的就是數據與資訊,但真正稀缺的,是能夠「判斷哪些資訊是關鍵」的能力。這是一個我長年在投資世界裡深刻體悟的事實,也正是霍華馬克斯(Howard Marks)在接受訪談時所強調的核心觀點之一。今天這篇文章,我會從霍華馬克斯的訪談出發,結合我自己在投資實務中的觀察與體會,帶你拆解什麼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,以及如何建立屬於你自己的思維框架,來應對不確定的市場波動。
這幾天我特別忙,因為即將回美國,也趁著空檔在這個特別的場景錄下這段分享。對曾經參與過4月7日那天黃金雨直播的朋友來說,這裡也許會勾起一些回憶。那天台積電一度跌到848元,場景簡單、燈光刺眼,但當下那股「不能錯過」的感覺,我相信很多人至今仍難以忘記。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——投資的認知與信念,這也是我昨天在台北「投資小白」課程結業時最深刻的體悟。
許多人遇到問題時,焦慮地問我「老師現在還可以追台積電嗎?」「美元要不要換?」但我發現,他們多數在理財基本功上並未打好,甚至連一本理財書都沒看完,僅靠看影片想要精準操作。我要再次強調三個關鍵步驟:1.大量閱讀 – 你需要建立系統性的知識架構;2.獨立思考 – 不能永遠依賴別人「報牌」;3.犯錯修正 – 投資的過程本來就包含試錯與修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