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又上財經#321 】『這個投資,我有盲點嗎 ? 』 | 會員訂閱 | 電子報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7.21

在這次的營建股佈局過程中,我不斷練習一件事:反求諸己,並善用外部資源驗證自己的觀點。我向不同的專家請益,包括傅君玉老師與丁彥鈞老師,前者從產業與市場敏感度切入,後者則出版了專書《教你輕鬆學會投資營建股》,強調以本淨比作為營建股估值的核心依據。

【投資與人生#38 】家傑-顧家又理財的投資路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 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 7/14 開課 | 又上講師:建國 | 2025.7.16

家傑從儲蓄險起步,10年投資歷程中逐步轉向定期定額買入ETF,避開個股風險。透過又上課程,他學會資產配置與股債平衡,強化了紀律與觀念。2023年面對市場下跌,雖沒被洗出場,但也體會到信念與心理素質的重要。透過不斷複習與實作,他深信被動投資才能穩健累積財富,並以家庭為核心,持續前行。

【又上財經#320 】『投資觀念講再多,不如一個實例 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7.14

在投資這條路上,理論派永遠比不上實作派。我自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——曾經在學院裡研讀總體經濟、個體經濟、統計、投資管理,但最終真正讓我脫穎而出的,是那一筆筆實戰經驗。投資的本質,不是知道,而是做到。當我們討論「租房子好,還是買房子好?還是存股好?」這些熱門議題時,我想給你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:建立一桶金,透過存股,成為你未來買房的「左右護法」。

買房,還是租房?還是存股好?如何減輕房貸的壓力?

1)我鼓勵大家都應該買個窩,這是甜蜜的負擔,但是不要買房變成了屋奴,當你所有的資產全壓在房地產時,那個亞歷山大會讓你經不起財務上的任何波瀾。2)我會建議,先存下第一桶金,美元10萬或新台幣300萬,進入台灣或美國的市值型ETF,也就是台灣0050或標普500的SPY,更好的方式是加入資產配置,讓多種資產,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,請到圖書館參閱《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,巴菲特默默在做的事》。3)有了第一桶金,進入證劵市場,參與全世界一流的企業和經濟的成長,有了這個左右護法,你才可以應對生活中許多的變化。4)若看上了喜歡的預售屋,非要動用第一桶金的話,最好也不要超過3分之一,也就是100萬台幣,有了第一桶金,繼續存頭期款,晚個四到五年買房,會讓你在財務上的運用比較有一個左右護法的靠山。5)我這個被遺忘的旅遊基金,從當時的10萬美元,到現在一步之遙的百萬美元,它在證明一件事情,參與一流的企業和經濟的成長,不但是投資的本質,也是以簡馭繁,可以讓你空出雙手經營其他人生財富的做法,我用實例來證明,希望對你有啟發。

【投資與人生#37 】南區志工 Jane的職涯與投資路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X PPA平台 7/14 線上開課 | 又上講師:建國 | 2025.7.02

Jane 出身南部傳統家庭,19 歲投入職場,歷經會計、業務、海外駐點等歷練,累積 34 年職場經驗。她因接觸又上財經,轉向穩健的台積電存股策略,並在 2020 年正式投入長期投資。她認為穩定、紀律與時間才是致富關鍵,呼籲年輕人勇於學習、協助他人,累積職場實力。如今退休後,她以台積電與 ETF 打造不焦慮的財務人生,並鼓勵小白投資者:與其當沖,不如傻傻存股,拉長時間會更富足。

【又上財經#319 】『台積電股價的造山者 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7.7

2025年7月,颱風剛過,我坐在美東的書房裡腦中浮現的是最近台灣廣為人知的紀錄片《台積電造山者》。雖然人在美國,沒有機會進戲院觀賞,但我內心也像許多觀眾一樣,對這家公司充滿敬意。身為曾經出版過《台積電啟示錄:慢飆股的啟示》的作者,我深知台積電背後那群無名英雄——工程師、技術人員與管理團隊——如何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地為這家企業築起一座又一座「護國神山」。

【又上財經#318 】『台積電怎麼啦?,一樣月光兩樣情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06.30

正值六月最後一天,我在這個初夏的尾聲,回顧了這幾週來的思索與投資體驗。這次的主題不僅是 台積電怎麼了,更是一場從披薩談起的深層比喻——「一樣月光兩樣情」,我們如何用不同的視角解讀一家公司在不同市場上的表現?披薩的口感、文化背景的差異,竟與我們所處的投資市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【又上財經#317 】『 偏離基礎,必動搖根基 』 | 會員訂閱 | 阿甘投資法陪跑課 熱銷破四千 | 闕又上 | 2025.06.23

儘管嗓子有些不適,但心中有很多想法必須與大家分享。今天的主題是:「偏離基礎就會動搖根基」。這不只是針對投資的警語,更是關於我們每個人在人生、選擇與信念上的提醒。大道相通,無論是投資、人生還是政治,最終都指向一個核心:回歸本質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