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,源自我與會員馬克的一段深度對談。起因是他在社群分享幫孩子「存股」的實務做法,引發我極大的好奇。我主動邀請他來聊一聊:為什麼他自己長期專注台積電,卻替孩子選擇0050?他如何建立信念?又怎麼把投資教育帶進家庭?這些內容,不只關於投資,更關於用正確方法替下一代打造財務安全網。
為什麼我想記下這段對談:從孩子開始的財務安全網
我一直相信,投資的價值不只在報酬,更在選擇權與安全感。馬克有兩個小孩,兒子十歲、女兒四歲,因為自己在台積電的長期投資累積了信心,他開始思考能不能把這份穩定與紀律,延伸到孩子的人生規劃。於是,他替孩子開了帳戶,每月定期定額投入0050,把這件事視為會做五十年以上的長跑。
我認同他的初心:給孩子的不是「一夜致富」的幻覺,而是長期、可持續、風險相對可控的資產基礎。當孩子長到二十歲、三十歲,面對留學、創業、進修等重大抉擇,家裡能夠從容地說:「去吧,我們早就一起準備了。」這份底氣,來自日常小額、長期而穩定的累積。投資在這裡,等同於把不確定的人生風險,轉化為更高的掌控度。
馬克的做法與信念:為什麼孩子選0050,不是台積電
我問他:你自己九成資產放台積電,為什麼孩子不跟著做?他的回答很直接——孩子的投資,要比我更穩。即使台積電是一流企業、產業地位強勢,他仍然清楚沒有任何企業能保證基業長青。孩子的資產配置,應以市值型ETF 0050作為底層核心,讓市場機制自動汰弱留強、跟上市場主流,長期維持結構上的穩健。
我也追問他的信念從哪來。他說自己沒有上過我實體課,但長期追蹤我的YouTube與書,尤其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?》裡的長期複利圖表,讓他真正理解時間的力量;再讀《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》,更確信好公司值得長抱,但孩子的底層資產仍該以0050為優先。陸續再看《阿甘投資法》《你沒學到的巴菲特》《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》,他把這些觀念變成家庭理財的日常語言。
我特別記下他的一句話:「活到老,扣到老。」這不是口號,是他替孩子設定的投資節奏與家庭共識。當然,他也誠實分享了成果:四年左右,孩子帳戶累積報酬接近50%。我提醒他,報酬高低會隨市場波動,不需沉迷數字的起落;他點頭說,真正讓他安心的,是流程與原則,而不是短期的曲線。
我從這段對話抓到的三個關鍵:定見、資產配置、與抗震心理
這場訪談對我自己也是一次梳理。我把重點寫成三個關鍵,作為給所有家長與年輕投資人的提醒:
第一,建立定見,才能在下殺時持續行動。市場總會有回檔、有雜音,如果沒有事先設定好「心理價位」「資金節奏」「風險邊界」,一跌就慌、一下就亂。定見不是固執,是事前功課做足、在波動中仍保持理性執行的能力。
第二,資產配置才是核心風險管理。我認同他把孩子的底層資產放在0050,再視人生階段逐步加入海外股票ETF(如SPY)與公債。不同資產承擔不同任務:成長、穩定、流動。用資產彼此對沖波動,用時間換複利,比任何短線聰明伎倆更務實。
第三,投資的本質,是把不可控的人生,變得更可控。很多人追逐「標的」,卻忘了投資真正要解決的,是人生現金流的不確定與關鍵抉擇的無力感。當家庭有了穩定、增長、可調度的資產池,教育、健康、轉職、移動,就不再只是夢想或恐懼,而是可以被規劃與實現的選項。
結語:從閱讀開始,讓被動投資成為家庭的護城河
寫到這裡,我想把話說得更直白:別把投資當賭局,把它當工程。工程需要圖紙、時間、預算與標準;投資也是。當你願意從閱讀開始,願意用簡單的方法持續執行,被動投資就會慢慢長成你與家人的護城河。
最後,我要再次提醒:我沒有LINE群組,不會帶單操作,不會用私訊要你轉帳。我只在臉書公開粉專與YouTube分享內容。請替你自己把關,也替你關心的人把關。
我把對馬克的祝福也送給讀到這裡的你: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不是昂貴的玩具,而是「能自由選擇的人生」。這份禮物,需要時間、紀律與信念。今天就開始,替你和家人,搭一張財務安全網。當我們願意把對的事持續做對,幸福的重量,會一天一天加在你們的生活裡。
近期課程
【線上課程】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,7週啟動被動收入致富系統
【線上課程】致富行動指南|華爾街操盤手教你存到第一桶金300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