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這類人,投資賺得到錢
理財規劃與投資,不只是數字的遊戲,更是心理與信任的磨練。我從1990年起在美國從事全權委託投資(Discretionary Account Management),見證過無數客戶的起伏與心路歷程。今天,我想分享一段令我至今難忘的真實案例 —— 一對在美國南部生活的台灣移民家庭,如何從投資大虧六成、幾乎全軍覆沒,到最終翻倍獲利的過程。
起點:為孩子的未來做準備
故事的主角,是一位住在美國南部的台灣媽媽,家中有個需要特殊照顧的孩子(Special Care),她主動與我聯繫,希望為孩子的未來做財務規劃。我要求起碼25萬美元開戶,當時她手上有10萬存款,剩下的15萬則透過抵押房產貸款籌得。
她的家庭並不寬裕,丈夫是木訥的工程師,她則在超市附設的自助洗衣店工作,每日勞力工作,雙手粗糙如同水泥工人。我至今難忘她遞給我支票那一刻的觸電感覺——那是對一個為家庭拼搏到極致的人。
我們的合作於1997年正式展開,初期還算順利,第一年年底帳戶達26.4萬美元,小賺1.4萬,看似穩健。但誰知,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。
挫敗:跌到只剩 10 萬,帳戶腰斬六成
2018年,是這個帳戶遭逢人生黑暗期的開始。那年,我操作失誤,重倉持有的個股「奇景光電」表現不佳,我為了彌補虧損,使用了融資槓桿,結果反而加速損失。到了年底,帳戶只剩下10.7萬美元,從原本25萬重挫超過60%虧損。
這不只是數字上的痛,更是心理層面的煎熬。我約這位女士與她的先生一起見面,坦誠說明帳戶狀況。席間,她的丈夫一言不發,氣氛沉重無比。我提議,如果他們能再補入資金,或許有機會反敗為勝。
她最終咬牙再借5萬房屋貸款,加上部分存款,共再投入5萬。我明白,這已經是他們家庭的極限。但更讓我震撼的是她當時的話:
「老師,你不用有壓力。沒有人願意幫我們虧錢。也許我就是沒那個命。」
這句話讓我五味雜陳,也激起我重新找回投資信心。這,不再只是幫客戶賺錢的任務,而是一次對信任的回應與承諾。
絕地反攻:疫情打擊再現,投資人與理財顧問的共生修復
誰能料到,剛補進資金沒多久,新冠肺炎疫情便爆發,2020年帳戶再次被重挫到16.2萬美元。也就是說,即使補入的資金,加總已達30萬,帳戶依然虧損近一半。
這時,我選擇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:我用自己的管理費,主動補入3萬美元資金。當時帳戶資產不穩,我們無法用「借貸」名義,我們就以「退還管理費」的方式操作,雖然實際上過去幾年我並未收任何管理費。這筆資金,既是實質的補貼,也是精神上的承諾。
這對夫妻最終也接受了這筆援助,並堅持不苛責我。我記得她說:
「老師,不是你不好,是我沒有那個命。」
這句話再次重擊我心,我明白這是一場兩方的共修旅程,她的韌性、信任與理解,是我從未在任何客戶身上感受過的。
從谷底到高峰,帳戶終於突破 60 萬!
在補足資金後,我重新部署投資策略,去除槓桿、選擇基本面更穩健的個股。其中,最成功的一筆操作是奇異公司(GE),從跌落谷底的7美元反彈至60多美元,我們獲利豐厚。
帳戶在2021年正式回升至37.3萬美元,扣除我們的共同投入33萬,終於實現獲利。雖然2022年因巴菲特賣出台積電影響市場,又短暫跌至25.7萬,但最終在2024年底突破50萬。
截至2025年8月最新的報表,帳戶資產為66.4萬美元,比當初起步的25萬,翻漲超過160%。
這個帳戶是我多年來最有成就感的案例之一,不僅因為數字的逆轉,更因為這中間我看到了一位母親為孩子努力的堅持與信任,也讓我學會了,理財不是冷冰冰的數學,而是關乎人與人之間的承諾與責任。
時間軸總覽:帳戶歷年變化與關鍵轉折

年度 | 資產淨值 | 事件 |
---|---|---|
1997 年底 | $264,000 | 初始獲利 1.4 萬 |
2018 年底 | $143,000 | 重倉失誤虧損 60% |
2019 年初 | $178,000 | 太太再借房貸補倉 |
2020 初 | $162,000 | 疫情重挫再度失血 |
2020 中 | $178,000 | 退管理費補入 3 萬資金 |
2021 年初 | $373,000 | 帳戶回穩並實現獲利 |
2022 年底 | $257,000 | 俄烏戰爭、台積電事件再跌 |
2023 年底 | $353,000 | 市場恢復,開始轉盈 |
2024 年底 | $603,000 | 成功翻倍跨越50萬 |
2025 最新 | $664,000 | 已去槓桿,穩健增長中 |
投資,不只是賺錢,更是韌性與信任的展現
從這段長達八年的投資歷程中,我學到幾個寶貴教訓:
- 資金管理至關重要,操作失誤若未控好槓桿,損失將會倍增。
- 客戶的心理承受力,往往決定這段合作的壽命與成敗。
- 投資過程難免失誤,誠實面對虧損、勇於修正與補救,是專業的基本態度。
- 信任,是雙向的成就,有時候客戶比我們更堅強。
- 長期投資與耐心,永遠勝過追逐短線的刺激。
這段故事,值得每一位理財顧問、每一位家庭投資人,深思與學習。當一切歸零後,我們還能否堅持初心?這才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。
近期課程
【線上課程】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,7週啟動被動收入致富系統
【線上課程】致富行動指南|華爾街操盤手教你存到第一桶金300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