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的排骨湯
我在2025年9月1日站在台東舊站,回憶起從小到大出發的地方,心裡有點感慨。當年從我家走來這裡不過七分鐘,從中山路到這個月台,簡單卻有節奏感。而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我認為非常貼切的比喻——「投資就像燉一鍋排骨湯」。
你也許會問,一碗排骨湯跟投資有什麼關係?那我們就從「火候」這個概念談起。
火候對了,一切就對了:投資與排骨湯的共通點
上週在花蓮,有朋友煮了一鍋四神湯給我。那碗湯裡用了排骨,一入口我馬上知道——火候到了。它不會爛到散掉,也不會硬得咬不動,剛剛好。這就像投資一樣,方法大家都會講,但你用的火候與時機,決定了這鍋「投資湯」是否美味。
在上週五的阿甘投資陪跑課中,我花了70~80分鐘回答了學員提出的三十多個問題。這些問題,有的關於資產配置,有的連結到我書中提到的全方位理財五大規劃:保險規劃、稅務規劃、投資規劃、退休規劃、遺產規劃。
我當下就想,這些問題就像是一鍋排骨湯的味道,你喝得出裡頭的深度與火候,還是只是食材的堆疊?
科學與藝術的結合:不是找公式,而是練心法
許多學員在學完阿甘投資法後,仍覺得少了什麼。我告訴他們,投資不是純粹的數學科學,它還包含了藝術與哲學。很多人一心想找到所謂的「致富公式」,但真正成功的投資人知道:
投資的本質,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。
我現在談得比較多的是心法。心法不是你看一篇文章就能掌握的,它來自十年、二十年累積的實戰經驗。而這也是為什麼你讀書要讀三遍以上,讀出味道來,而不是只看表面。
當你不斷想要咀嚼太多內容,卻沒有「燉熟」,你就會發現資訊多而不精,就像排骨沒煮透,咬起來發柴又硬。
從歷史與數據中尋找「火候」:如何加碼的藝術
我在今週刊第1474期中看到藍富閒的文章,他提到:當標普跌10%時,加碼可能是個不錯的機會,尤其當經濟並未進入衰退。數據顯示:
- 3個月後反彈約4%
- 6個月後反彈約8%
- 1年後可能有12%的回升
這和彼得·林區的回測資料不謀而合——他假設在每年1月31日定期投入1000美元,長期持有54年會變成33萬美元。而若你每次在市場下跌10%時額外投入1000美元,總共31次,最終可能變成600多萬美元。
但我要提醒你:這一切的前提是——你要有「反擊的能力」,不能在第一次10%下跌時就all in。
否則,像2001年科技泡沫、911事件後的股災、或金融海嘯這種情況,如果你過早重壓,可能會跌到30%、40%,甚至更慘。
投資策略的組合拳:阿甘、景氣燈號、資產配置
阿甘投資法分為兩個版本:
- 定期投入策略
- 配合景氣燈號進出場策略
而很多人還加上資產配置。我說,這三種策略你都要懂,重點是了解它們的優點與缺點:
- 阿甘法:簡單、有紀律,但缺乏應對劇烈波動的彈性。
- 景氣燈號:能幫助你掌握市場週期,但需要時間觀察與耐性。
- 資產配置:分散風險,保留彈性,但回報相對穩健。
當你能清楚回答這三種策略的「優劣分析」,你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建構哲學。正如威廉.伯恩斯坦 William J. Bernstein 說的,投資需要理解四件事:
- 投資歷史
- 投資理論
- 投資心理學
- 產業結構
這些結合起來,就是投資的骨架與靈魂。
成功的關鍵:持續儲蓄、讀出滋味、保留餘彈
最後我想提醒大家,不要把每一次10%的下跌當成發動總攻的時機。你應該學會:
- 持續儲蓄
- 穩定投入
- 保留餘彈
- 讀書讀出味道
我書中提到的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》,就有提到更多靈活的操作方式。
你燉一鍋排骨湯,有人用了同樣的食材,卻沒燉出味道,有人卻能讓你一吃就想再來一碗。投資也是一樣。同樣的方法,不同的火候與心法,差距天壤之別。
希望你能從這碗「投資的排骨湯」中,喝出屬於你自己的味道。
讓排骨湯成為你的財富配方
投資沒有奇蹟,只有累積。與其追求暴利公式,不如慢慢燉好每一鍋排骨湯。你只要記住這些重點:
- 資訊多不等於有效,讀書三遍出滋味
- 跌10%不等於發動總攻,要有火候
- 方法不只一種,理解優劣才是王道
- 資產配置與景氣燈號幫你保留反擊彈性
- 持續儲蓄才是你最好的護城河
祝你也能燉出屬於你自己「火候剛好」的財富排骨湯。
📘 延伸閱讀推薦:
- 《阿甘投資法:不看盤、不選股、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》
- 《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?》
- 《你沒學到的巴菲特:股神默默在做的事》
- 《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:你一生必學的五大財務規畫》
近期課程
【線上課程】阿甘投資法陪跑課|心態鍛造 X 實戰訓練,7週啟動被動收入致富系統
【線上課程】致富行動指南|華爾街操盤手教你存到第一桶金300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