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人正在台北,有一系列的演講,和一些財務課程,其中有一位遠從高雄搭高鐵來台北上課,而且還要付住宿費的一位大約55歲的中年人,他的妙語如珠,大家還以為是某個電視台的綜藝人員訓練班出來的。
但是他也有一段傷感的投資故事,大半的積蓄買了一個高收益債,看上的是高殖利率,心想比銀行的定存跟公債都高,非常心動,心動也行動了,結果目前虧損了大約30%。
他說自己的無知+銷售人員的勸說,變成了這個頭痛的問題,所以前來上課獲取解答。我把所有的該做決策的背景和知識做了分析,答案其實已經呼之欲出,但是我還是希望,他有獨立思考後的判斷再做決定。
每樣工具都有人獲利,也有人虧錢,重點是你要非常熟悉它的優缺點,和什麼時候用,許多人接觸太多東西,但是樣樣通樣樣鬆。
離鄉背井唸書的小孩,我總覺得成長得比較快,因為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,是被迫成長。剛離開校門的同學,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各項科目都充滿新鮮與好奇的學習,初期這是好事,但慢慢能夠聚焦。
許多人都聽過李小龍這句名言「不怕會一千種功夫的人,但是怕一種功夫練上千萬遍的人」。這一陣子我常看到他在過世前接受外國媒體談論中國功夫的影片,他用了非常好的比喻:中國功夫像水,可以柔弱,可以無堅不摧,可以有形,可以無固定之形。這何嘗不是他的功夫哲學之一。
投資最常被碰到兩個問題,跟李小龍談功夫也有一點關係,那就是:
外幣存款如何?高收益投資好嗎?
投資外幣存款妥當嗎?
有些人可能常出國旅行或在某地投資,需要新台幣以外的存款,這可以理解,但有些人純粹因為某種外幣的高收益而投資,我認為有欠周詳。自己身處的國家、經濟狀況的發展你都未必搞得清楚,更何況是別的國家,而且許多人所投資外幣的國家,還未必在世界上具有經濟發展競爭力。
有一次接受媒體訪問,我提到除了台灣0050的股票值得購買外,還應該考慮美國S&P500,我反問主持人,知道為什麼嗎?他露出誠懇的神情說,不知道。我說,南韓傾盡國家資本之力,在全世界百大品牌占有3家;日本的工業夠強,占有7家;德國的工業沒話說,但大概也只有7家入選;我請主持人猜一下,美國有幾家公司進入全球品牌百大排名?當我說出答案是54家時,他的神情跟我當時得知的結果一樣:好傢伙!
美國這些公司這麼猛!
為什麼前面要花這麼多篇幅談談跟全球強大公司這些獲利引擎掛勾,因為他們才是你投資最好的依靠,幣值的背後絕對反映著國家的經濟實力。有些外幣之所以給予較高的利率,通常是因為某個環節不盡理想,必須用較高利率來吸引人,或許也有一些兼具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投資標的,但是除非你獨具慧眼,對這個經濟體夠了解、夠熟悉,要不然極有可能抓了烏龜跑了鱉,有了這個丟了那個,整體成績歸納來說並不理想。
投資高收益公債妥當嗎?
至於高收益類型公債,大家總是目眩於高收益的部分。高配息常是受歡迎的投資標的,但至少要關心並查證兩件事:(1)這項投資標的品質如何?品質必須包含成長性和安全性,(2)高配息會動用到本金嗎?
總有許多人在投資前不充分了解,碰到困境時才來求助,我被高收益債這個問題給問煩了,所以在第二本書《你沒學到的巴菲特: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》特地寫了一篇文章〈高收益債是垃圾還是黃金?〉進行討論。
我相信有些人投資外幣和高收益債都可以獲利,所以對這類有準備、熟悉、肯做功課的人來說,這類投資工具是他們的黃金,但我認為更多的人並不適合這類投資工具。
我在書上做了一點分析,從1980年到2015年長達36年的時間,用三種資產、四種投資組合報酬來比較:
同樣是1美元,36年後高收益債變成26倍,投資巴克萊政府公債約16倍,美國S&P500約51 倍,50%的巴克萊公債和50%的美國S&P500混搭則成長了33倍。這個分析想表達什麼呢?
高收益公債本身就有股票和公債的雙重混合特性,但是高收益公債通常在品質上無法和政府公債相比,但在股票公司的部分,又比不上美國500強公司的組成的金牌聯盟—美國S&P500的SPY。表格內選擇第四種組合,也就是巴克萊公債和S&P500的混搭,它無論在品質上、績效上都超過高收益,又好又簡單的投資設計和策略不用,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忙碌,才是投資嗎?
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
就算可以在外幣存款和高收益標的上賺到錢,我覺得都不牢靠。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篇幅談「投資的本質」?就以人的整體資源分配來考量,每一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,時間不僅是金錢也是生命,花太多時間在不屬於自己的投資哲學、投資策略的工具上,其實都是浪費生命,更糟的是,可能還會搞砸投資成果。
追求「人生五個球的均衡」一樣適用在分配投資的時間。
較高的收益經常靠犧牲公司成長的潛力和動能來交換。投資者應該關注的是整體投資報酬,股息(或股利)再加上資產本身的成長,這兩方面的總成長才是你要衡量的標準。星雲大師有一句話說得好,不要上那種表面看上去很好的當。
我一點都不懷疑有人可以在外幣投資、高收益債這兩項投資工具上獲利,但是你要充分了解,它適不適合你?以簡馭繁還是可以成為我對這些朋友的最好建議。